返回首页
《中国近现代... 综合实践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ompendium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课程编号

9911002L

课程类型

通识必修课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2

适用专业

非历史学、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后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负责人

宋海萍

课程组成员

戴业强 闫翠玲 刘娟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公共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与改革开放的选择;了解近现代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后续课程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爱国主义与历史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帮助学生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角度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后续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与改革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当代大学生掌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意识,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素质目标

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爱国、爱党、爱中华民族的思想素质,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开拓、奋勇向前的人生态度;教育大学生自觉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目的要求】

1.掌握:1840年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史实与侵略目的,以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

2.熟悉: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渗透四种手段,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原因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3.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

【教学设计建议】专题教学、课堂讲授结合问题答疑。

【讲授内容】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1军事侵略

1.2政治控制

1.3经济掠夺

1.4文化渗透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3.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3.2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目的要求】

1.掌握:鸦片战争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维新派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救国主张极其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2.熟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基本史实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影响。

【教学设计建议】专题教学、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

【讲授内容】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洋务运动的兴衰

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3.1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目的要求】

1.掌握: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和评价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救国主张及其对中国出路探索的历史作用。

2.熟悉: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与失败的原因 

3.了解: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三大运动的异同。

【教学设计建议】专题教学、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

【讲授内容】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2.1封建帝制的覆灭

2.2中华民国的建立

3.辛亥革命的失败

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国历史与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及其对中国革命面貌的深刻影响。

2.熟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与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基本情况及其历史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及其失败原因。

3.了解:20世纪初期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客观影响。

【教学设计建议】专题教学、课堂讲授

【讲授内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群众

3.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曲折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2.熟悉: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不畏强敌、攻坚克难、艰苦卓绝、勇于开拓的斗争精神。

3.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刻影响。

【教学设计建议】专题教学、课堂讲授

【讲授内容】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目的要求】

1.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及伟大意义,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熟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沉重灾难,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在抗战胜利中的历史地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3.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系。

【教学设计建议】专题教学、课堂讲授与问题答疑

【讲授内容】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5.1抗日战争的胜利

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5.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国历史与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选择以及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2.熟悉: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3.了解:第三条道路幻想的破灭对社会主义选择的客观影响。

【教学设计建议】专题教学、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

【讲授内容】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国历史与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背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2.熟悉: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三大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3.了解:中国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影响。

【教学设计建议】专题教学、课堂讲授

【讲授内容】

1.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1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

2.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3.1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2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3.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3.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

2.熟悉:1956-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中共在这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

3.了解:这一时期的曲折发展对中国人民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启示。

【教学设计建议】专题教学、课堂讲授

【讲授内容】

1. 良好的开局

1.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1.2早期探索的积极开展

2.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2.1“大跃进”及其纠正

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2.3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3.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国人民与历史选择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客观性、重要性,邓小平对二十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的巨大贡献。

2.熟悉: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巨大成就及其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与主要经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意义。

3.了解:改革开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促进。

【教学设计建议】专题教学、课堂讲授

【讲授内容】

1.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1.2改革开放的起步

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4.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4.2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5.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5.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5.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5.3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大实践

6.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6.1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6.2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6.3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五、教学条件

需要多媒体教室

六、学时分配建议表

教学内容

学时数

总学时

理论

实验/实训

其他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2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

2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

2

 

 

第四章开 天辟地的大事变

3

3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3

3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

4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4

4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4

4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4

4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

4

 

 

合计

32

32

 

 

 

七、实施建议

1.教学组织

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专题教学、答疑式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模拟教学相结合的具体手段,依据课程主要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现实要求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艺术性与严肃性,体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要求,落实课程精神,以唯物史观教育帮助学生掌握1840年以来的中国国史、国情,真正了解中国人民与历史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与改革开放四大选择,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2教学评价

本课程教学评价注重多元化与过程化,采用期末考查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评价策略,期末考查方式为开卷测验,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依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为据,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表现赋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的、内容,特别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采用课堂提问、学生讨论、问题答疑、情景教学、课内实践等手段,给学生创设表现平台,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两方面赋分奖励,将总成绩纳入学业总评,以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此部分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3.教材选编

本课程为国家课程,选用教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

4.教学团队

本课程承担的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责任,教学团队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及学术素养,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与创新意识与能力,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与理论,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学科研究的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政治立场坚定、对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忠心、忠诚。

5.教学资源

本课程为“05”方案重点课程,教学严格执行国家统一标准,教学资源丰富严谨,能够促进教学实效。

主要参考书:

1.李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1-4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何干之:中国现代革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又修订本1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胡华:中国革命史讲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9年版。

4.魏宏运:中国现代史讲义(上、下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黄元起:中国现代史(上、下册),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修订本1988年版。

6.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中国现代史,北京师大出版社1983年出版。

7.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史稿(1-4),人民出版社1981-1985年版。

8.肖超然、沙健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简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9.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10.刘大年:美国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

11.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12.黎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13.何干之: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4.陈元晖:中国现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15.林超: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6.唐志宏、谭继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稿,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

17.荣孟源:蒋家王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

18.姜念东:伪满洲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9.张同新: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史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0.李新、陈铁健:伟大的开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1.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2.刘惠吾: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略,华东师大出版社1983年版。

23.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4.张宪文: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5.郭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6.罗奂章、支绍曾: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27.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8.肖生生:两种命运的决战,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9.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30.中共中央党史办:中国改革开放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1.宋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主要期刊:

1.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3.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4.思想教育研究

5.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主要网站

1.山东省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滨州学院)

http://szkc.appbz.info/szgy/l.php?cateid=8

2.思想政治工作网

http://siyanhui.wenming.cn/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

http://www.sxz.edu.cn/portal/home.htm?type=0

     

撰写人:宋海萍

                                                        教研室主任:宋海萍

                                                        单位负责人:李金杰

                                                        纲要教研室

                                                        2016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