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课程体系

        1.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 [2005]5号)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同时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2.人才培养的需求

       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政治素质方面,要求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人格素质方面,要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职业素质方面,要求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和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满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又要服务于学校确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主干课程进行优化组合,构建了N+X教学模式。其中,N代表课堂理论教学,X代表课外实践教学。从2008年开始,我们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总学分14学分中剥离出4学分,单独设置《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形成了四门理论课加一门实践课的课程群,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平台,实现了课程建设、资料和网络资源、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同时也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延伸的强大平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上述定位进行科学设计。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导向

       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校重点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素质,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

       政治素质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勤奋刻苦的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品质;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情怀。

       知识素质主要包括:工具性知识——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通用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思考分析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以上素质除知识素质外,都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加以培养。本系列课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门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则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当然,能力素质培养的途径还包括军事训练、专业实验和实践等)。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基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育,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其他三门理论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核心,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使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重点,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三大历史选择的必然性,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三门课程共同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则是落脚点,着眼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解决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该课程与以上三门课程具有整体性和内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是其共同的理论基石,理想信念教育是贯穿其中的核心。而“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则将四门必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有效衔接在一起,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为学生的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提供了条件与制度双重保障,使学生的能力培养在专业实验和实践之外,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实践锻炼渠道,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中,深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增长了才干,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