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课程设计 »说课资料
说课稿 课程设计课件
综合实践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

       大家好!我是滨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的负责人李金杰,下面我代表课程组,向各位专家简要汇报课程的基本情况。我的汇报共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教学效果6个部分。

       一、课程设置

     《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是我校“N+X”模式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中的一门课程,它是我校在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前提下,按照“N+X”模式整合优化4门必修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课程。

      “N+X”模式是我校自2006年以来,大力推进的一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 [2005]5 号)要求开设4门课程,并强调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我校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推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N+X”模式改革。其中,N代表课堂理论教学,X代表课外实践教学。课堂理论教学从课程设置(4门课)、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到学分(10学分)、学时(160学时)都是定量,因此,用N表示;而实践教学虽然学分固定(4学分),但教学内容是以14个实践活动项目构成,每个项目赋予不同的学时,学生在学习期间,由于其所选择参加的项目数量不同,取得的学时也不同,只要等于或大于64学时即可获得该课程的4学分,因而实践教学部分除学分外,其余均为变量,所以用X表示。

       滨州学院自2006年秋季开始启动此项改革,至2008年夏,经过第一轮实验后发现,“X”部分在各课程开设期间,存在教学内容上随意性强、实践教学活动管理运行不够规范、考核评价方法和标准不好把握等问题,于是,在“N+X” 模式平台上,进行了课程的优化重组,即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总学分14学分中拿出4学分,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并进入我校“08版”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四门理论课加一门实践课的课程结构。

       该课程分4学期依次开课,每学期1学分。制定了教学大纲,设计了包含14个实践教学活动项目的教学内容,并制定了实践活动项目分类实施办法,各活动项目也都制定了简明操作规程。该课程的设置,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

       该课程的设计,从课程体系建设上来说,旨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与理论课形成相互支撑、共荣共生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培养目标上来说,旨在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思想认识、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我们按照“体系化的设计,课程化的管理,项目化的实施”思路,设计了本课程。

       1、“体系化的设计”,即围绕培养目标,精心设计了“层次+模块”的逐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可以示图如下:

       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条件体系、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其中内容体系是核心,共包括两个层次、四个模块、十四个实践活动项目,可以进一步细化如下图:

       基础实践与综合实践两个层次,体现出教学内容由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向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的层级递进;而四个模块功能不同,则更进一步细化了这种递进式的逻辑关系,体现出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知识延伸模块:主要包括学术报告会、课外阅读活动、“精彩一课”网上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主要用以扩展和延伸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开阔视野。

     (2)素质拓展模块:主要包括“周末影视厅”优秀影像资料播映活动、校园记者采访调查活动,以及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这些活动主要用以提高学生基于科技文化基础之上的综合素质。

     (3)能力培养模块:主要包括模拟法庭活动、课本剧编演活动、专题研究活动、学生自制小课件活动等。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定主题,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但活动难度不很大,着眼于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下一模块奠定基础。

     (4)综合提高模块:主要包括社会调查活动、社区义工服务活动(或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等项目。这类活动内容丰富,过程较为复杂,综合性强、难度大,但正是学生走向社会所应当具备的能力,符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2.“课程化的管理”,即按照课程管理方式,确定课程学分、 开课时间,制定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组织和运行管理、考核评价。

       3.“项目化的实施”,即按照项目化的运作方式,组织实施教学内容体系中的各个实践教学活动。为此,建立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项目库,对每项活动的项目名称、组织实施、注意事项、成果形式、学时设置等,进行了规定。

       以“模拟法庭活动”为例:该项目属于能力培养模块,设置6学时;组织实施程序是:“1.任课教师选定主题,进行布置;2.由班长组织本班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准备典型案例,熟悉相关诉讼程序,推举原告、被告和合议庭成员人选;其余同学为观众;3.由任课教师确定活动地点,按照预定时间,开展模拟活动;在模拟法庭活动进行中,观众也是评判者,有权根据课堂所学法律知识对模拟活动的内容和程序提出质疑。”

       注意事项有:“1.所选案例要典型;2.要着重帮助学生理解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3.要维护好现场秩序,体现法律的严肃性。”

       成果形式包括:“模拟法庭活动中所有文字材料和学生的质疑、答疑材料。”

       三、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先进教学理念,在吃透“05方案”关于“实践育人”的精神基础上,针对实践教学的特点,瞄准能力培养目标,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1.教学理念——“由内到外,推倒围墙,走向社会”

       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设计上,我们坚持“由内到外,推倒围墙,走向社会”的思想,14个实践活动项目中,既有校内实践,也有校外实践,既有单项实践,也有综合实践;努力体现由易到难、由校内到校外、由单项到综合的逻辑顺序,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社会调查、义工服务、志愿者行动、三下乡活动等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地打破了以往所谓实践教学在校园内的看书写体会、看电影写观后感的“自娱自乐”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而是走向了社会的广阔天地。

       2.教学方法——以“营养配餐法”分类实施实践教学活动

       全部14个项目,分为“全体必选项目”“个人任选项目”“教师选定项目”“完全开放项目”四类,具体如下:

       第一类:全体必选项目。共包括3项:课外阅读、专题研究、社会调查,共32学时,计2学分。此类项目分属于知识延伸、能力培养、综合提高三个模块,目的在于保证学生切实参加实践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二类:个人任选项目。共包括4项:辩论 赛、演讲比赛、社区 志愿服务活动(或暑期三下乡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本科学生在第一、二、三学期(含暑假)期间,可自由选择参加以上项目,凭获奖证书或认证证明或本院系团总支/学生科的证明,由社科部指导教师登记学时,只要学生所选择参加的项目学时总数达到或超过20学时即可。此类项目均属于素质拓展模块,设计为任选项目,旨在整合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参加我校团组织、学工部门或各院系组织开展的素质拓展活动,给学生依据各自兴趣和爱好拓展自身素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提供自由选择空间。

       第三类:教师主导项目。共包括4项:模拟法庭活动、学生自制小课件活动、课本剧自编自导自演活动、校园采访调查活动。此类项目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相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必须在教师经常性指导下实施,而且可以利用在校期间进行,因此,这些项目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来选定。同时,这样也给任课教师提供了根据教学需要和各自专业知识进行自由选择的较大空间。

       第四类:完全开放项目。共包括3项:“精彩一课”网上教学活动、“周末影视厅”活动、学术报告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由参加,或是按照本院系的要求和安排参加。此类项目都是有益于学生深化知识、拓宽视野的活动,开放性较强,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锻炼能力;但这些项目不便于统计和考勤,因此列为完全开放项目,不作统一要求,不计学时和学分。

        以上14个实践活动项目,每个项目都赋予一定的学时,总学时大大超过本课程4个学分所需要的64学时,但是,学生在四个学期内,可以选择参加其中部分项目,只要所完成的项目的学时之和等于或超过64学时,就可以获得本课程的学分。

       这种模式,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开阔的自主选择空间,充分激发了师生投身实践、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该课程有效地整合了教学资源,比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在整合“N+X”模式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加强与团委、学工处、兄弟院系的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达到50余个。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也进行了整合,建设了模拟法庭,还开辟了专门的多媒体教室用于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四、教学管理

       一是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对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学分设置、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比如,教学大纲第四部分《实践内容与基本要求》作了如下规定:

       本科学生在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课期间,在教师指导下需要完成三个项目,即:课外阅读活动、个人任选项目1个和教师主导项目1个。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阅读时可以在教师提供的《百篇经典》中选择,也可以自己选择一本好书),并将课外阅读记录填写在《滨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记录册(第一学年)》上,由任课教师批阅后,合格者给予认定6学时;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4学时的“个人任选项目”1项,由任课教师认定学时。同时学生还必须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教师主导项目”不少于8学时,并将活动情况填写在《滨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记录册(第一学年)》上,任课教师审核后给定成绩和学时。任课教师及时把学生实践活动成绩、完成的学时数,登记到《滨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记录册(第一学年)》上,并及时登录学期考核成绩。《滨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记录册(第一学年)》发还学生继续使用。

       第五部分《考核方式与评定标准》规定:1.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教学活动,认真填写实践教学活动记录册,对需要撰写调查报告的,按照要求完成,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判,认定学时和学分。2.学生当学期未完成实践教学学时,或某项目不合格者,按该项目重修处理。待下一学期完成后,由原课程任课教师进行审核,并认定学时。

       二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营养配餐法”分类实施办法,制定了明确的操作规程,强化了教学环节的管理。为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分类实施表。比如“社会调查活动”,从功能性质上属于“综合提高模块”,从实施办法上属于“全体必选项目”,设置16学时,具体操作规程是:“按照《综合实践》课教学大纲,专科生于第一学年暑假进行,由任课教师在放假前布置题目,暑假期间开展社会调查,调查报告誊写于《滨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记录册》,开学后上交任课教师。本科生于第二学年暑假进行,由任课教师在放假前布置题目,暑假期间开展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活动实行三级管理制;调查报告誊写于《滨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记录册》,开学后上交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批阅后登记成绩、学时。开学后评选表彰。”

       三是强化了过程性考核评价

       本课程针对自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大胆创新考核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为此,本课程设计了《滨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记录册》,学生在本课程开课期间所参加的实践活动项目、基本情况、活动过程等,要在纪录册上填写清楚,并经本课程任课教师或学生所在院系团总支鉴定后,给予认定其学时,这样就实现了课程开课期间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进一步完善了过程监控和成果记录措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情况得到了全面反映,对学生的学期实践教学活动成绩评价也更加客观、更加可靠,使每学期学生是否达到了规定学时、是否取得规定学分,具有了准确依据。

       五、师资队伍

       课程组现有教师26人,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达到100%。从学历结构看:有硕士21人,占教师总数的81%,博士1人,占4%,本科4人,占15%;从年龄结构看:25—35岁的10人,35—45岁的8人,45—55岁的7人,55岁以上的1人,已形成年富力强、后劲充足的梯队式结构,发展趋势良好;从学缘结构看:26人的学历来自13所高校,比例是50%;从职称结构看:有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14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人数的46%。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科学合理,从专业方向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数最多,有11人,占42.3%,其次是法学、哲学、政治学等专业。

       我们特别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采取了多项措施:

       一是开展中青年教师顶岗锻炼;至2010年,全部18名45周岁以下教师全部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顶岗锻炼;

        二是开展了职业资格培训,至2010年课程组有17位教师获得了心理咨询师或企业培训师职业资格证书。

       三是课程组教师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学校、城乡社区、工矿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和服务。

       四是深入开展社会问题调研,先后到无棣县岔尖边防派出所、广饶县大王镇刘集党支部参观考察,到无棣县进行民营企业党建问题调研等。

       五是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服务,课程组教师李金杰、马全江、张立梅等应邀各县区、各行业系统作辅导报告20余场次;

       六是开展与企事业单位的横向合作,先后与滨州市烟草公司、渤海活塞集团等单位达成横向课题研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实践能力。

       六、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我校每年有大学一、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五年已经超过35000人;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五年来,学生提交专题研究论文12000多份,社会调查报告25000多份,参加主题演讲、辩论赛、自制小课件等实践活动20000余人次。社科部每年都评选、刊印大学生优秀社会调查报告集、优秀研究论文集,并对作者进行表彰奖励,颁发了获奖证书,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

       两年来, 15名学生被评为山东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学生,8支服务队被评为山东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我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优秀组织单位。

       在2007年全省高校德育评估中,省专家组对“N+X”模式改革给予充分肯定;在2011年全省高校思政课督查中,省专家组对我校思政课“N+X”模式改革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总之,在“N+X”模式平台上,本课程贯彻中央“实践育人”精神,创新了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体系化的设计,课程化的管理,项目化的实施”,切实落实了实践教学内容,使课内与课外相互延伸,相互渗透,有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从而使学生的课堂所学,在课外得到运用和深化,并在实践中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反过来,课外实践所得,又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理论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确保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