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1、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50余个

       近几年来,在整合本系列课程内各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基础上,与各院系、团委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德育基地50余个,创造了良好实践教学条件。

       同时,针对实践教学场地不足问题,建设了模拟法庭,开辟了专门多媒体合堂教室供社科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     

       2.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促进共享

       除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共享外,在教学内容上、实践形式上、组织运行上,也都努力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如,本课程的社会调查活动安排在暑假期间,就与团委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暑期学校”框架内,作为一个模块,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检查,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2012年本课程实践活动项目——“社会调查”活动中,有8支团队被评为省级团队。

       3.强化环节管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对于本课程而言,关键在于实践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是否明确、严格。为此,本课程按照“营养配餐法”分类实施办法,制订了各实践活动项目的操作规程。以“全体必选项目”为例,列表如下:

实践活动分类实施表

        4.强化实践教学过程性评价

       本课程着对自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大胆创新考核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为此,本课程设计了《滨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记录册》,学生在本课程开课期间所参加的实践活动项目、基本情况、活动过程等,要在纪录册上填写清楚,并经本课程任课教师或学生所在院系团总支鉴定后,给予认定其学时,实现了课程开课期间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进一步完善了过程监控和成果记录措施,使该实践课程教学情况得到了全面反映,对学生的学期实践教学活动成绩评价也更加客观、更加可靠,使每学期学生是否达到了规定学时、是否取得规定学分,具有了准确依据。

       总之,在“N+X”模式平台上,本课程创新了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资源得到了整合优化,各实践教学环节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