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 [2005]5号)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同时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作为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根据这一目标,我校重点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素质,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

       政治素质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勤奋刻苦的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品质;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情怀。

       知识素质主要包括:工具性知识——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通用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思考分析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以上素质除知识素质外,都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加以培养。本系列课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门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则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当然,能力素质培养的途径还包括军事训练、专业实 验和实践等)。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满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又要服务于学校确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主干课程进行优化组合,构建了N+X教学模式。其中,N代表课堂理论教学,X代表课外实践教学。从2008年开始,我们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总学分14学分中拿出4学分,单独设置“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形成了四门理论课加一门实践课的课程群,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平台,实现了课程建设、资料和网络资源、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同时也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延伸的强大平台。

       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开设情况和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以上各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最大限度地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如图2所示:

 

课程体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