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先进教学理念,在吃透“05方案”关于“实践育人”的精神基础上,针对实践教学的特点,瞄准能力培养目标,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1.科学的教育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针对本课程教学内容,即四大模块的14个实践教学活动项目,制订了“营养配餐式”分类实施办法,进行分类实施。全部14个项目,分为“全体必选项目”“个人任选项目”“教师选定项目”“完全开放项目”四类(下图),具体如下:

       第一类:全体必选项目。共包括3项:课外阅读、专题研究、社会调查,共32学时,计2学分。此类项目分属于知识延伸、能力培养、综合提高三个模块,目的在于保证学生切实参加实践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二类:个人任选项目。共包括4项:辩论赛、演讲比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或暑期三下乡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本科学生在第一、二、三学期(含暑假)期间,可自由选择参加以上项目,凭获奖证书或认证证明或本院系团总支/学生科的证明,由社科部指导教师登记学时,只要学生所选择参加的项目学时总数达到或超过20学时即可。此类项目均属于素质拓展模块,设计为任选项目,旨在整合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参加我校团组织、学工部门或各院系组织开展的素质拓展活动,给学生依据各自兴趣和爱好拓展自身素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提供自由选择空间。

       第三类:教师主导项目。共包括4项:模拟法庭活动、学生自制小课件活动、课本剧自编自导自演活动、校园采访调查活动。此类项目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相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必须在教师经常性指导下实施,而且可以利用在校期间进行,因此,这些项目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来选定。同时,这样也给任课教师提供了根据教学需要和各自专业知识进行自由选择的较大空间。

       第四类:完全开放项目。共包括3项:“精彩一课”网上教学活动、“周末影视厅”活动、学术报告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由参加,或是按照本院系的要求和安排参加。此类项目都是有益于学生深化知识、拓宽视野的活动,开放性较强,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锻炼能力;但这些项目不便于统计和考勤,因此列为完全开放项目,不作统一要求,不计学时和学分。

                                                实践活动分类

       以上14个实践活动项目,每个项目都赋予一定的学时,总学时大大超过本课程4个学分所需要的64学时,但是,学生在四个学期内,可以选择参加其中部分项目,只要所完成的项目的学时之和等于或超过64学时,就可以获得本课程的学分。

       这种模式,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开阔的自主选择空间,充分激发了师生投身实践、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由内到外,推倒围墙,走向社会”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上,我们坚持“由内到外,推倒围墙,走向社会”的思想,14个实践活动项目中,既有校内实践,也有校外实践,既有单项实践,也有综合实践;努力体现由易到难、由校内到校外、由单项到综合的逻辑顺序,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社会调查、义工服务、志愿者行动、三下乡活动,等等,有效地打破了以往所谓实践教学在校园内的看书写体会、看电影写观后感的“自娱自乐”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而是走向了社会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