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A》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Moral Character and Introduction to Law A 课程编号 9911001L 课程类型 通识必修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2 适用专业 师范类认证专业 先修课程 无 后修课程 《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A》 课程负责人 傅开梅 课程组成员 李晓丽、田杰英、霍述燕 黄继红、张华兵、张圆圆、宋海萍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属于公共必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是学习后续课程即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A》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本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人生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法律基础。 三、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序号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 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把握人生观基本理论;掌握中国精神内涵;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基本精神;掌握法学基本理论。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学习道德、法律基本知识,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适应职业成长的需要。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 目标2,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引导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具备独立进行人生规划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科学看待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大学生沟通交往与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大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创新意识,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提升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6.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3 目标3,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引导学生形成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尤其是引导学生了解国情,认清使命,拥护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坚定四个自信,形成较强的政治素养;引导学生形成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提升个人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引导学生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升法治素养。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责任感,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2.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其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支撑课程目标 理论 实验实训 其他 1 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适应人生新阶段。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难点:如何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 0 0 讲授为主,引导学生理解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通过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目标2,培养学生科学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适应人生新阶段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及自身使命,学会适应人生新阶段,以科学的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担使命,展开新的人生阶段。 2 人生与人生观;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反对错误人生观;成就出彩人生。 重点:引导大学生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握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难点:把握人的本质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理解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 2 0 0 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通过课堂讲授法引导学生把握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把握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目标1,引导学生系统掌握人生观基本理论,对人的本质、人与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人生矛盾、科学的人生观等有深刻的理解与把握,进而为人生之路做好规划。 目标3,引导学生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3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涵;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难点:大学生为什么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2 0 0 主要使用课堂讲授法引导学生把握理想信念内涵及作用,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课堂讨论为什么确立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大学生如何将青春梦与中国梦统一。 目标3,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科学的理想信念,认清国情,坚定四个自信,形成较高的政治素养,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正能量,做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青春梦与中国梦的有机统一。 4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 重点: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正确把握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难点: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2 0 0 课堂讨论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及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课堂讲授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目标1,深刻把握中国精神的内涵,深入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特征。 目标3,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责任感、荣誉感,激励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勇担使命。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 2 0 0 案例分析法,讲解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课堂讨论社会主义心核心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 目标1引导学生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目标3,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引导学生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并使学生充分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根本指针。 6 道德的内涵、功能与作用;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重点:道德的功能;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难点:道德的本质;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 0 0 课堂讲授道德的内涵、功能与作用。案例分析法掌握中华传统美德基本精神。课堂讨论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目标1,帮助大学生了解道德基本功能,把握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领会其当代价值。目标3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大学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品质。目标3,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了解道德基本功能,把握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领会其当代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自觉弘扬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品质。 7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重点: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发挥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2 0 0 案例分析法,结合地方红色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和把握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发挥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目标3,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把握中国革命道德主要内容,尤其结合本地红色资源,理论与实践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自觉担当起传承弘扬革命道德传统使命,不断提升道德素质。 8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社会公德主要内容;网络道德要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提升个人品德。 重点: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基本要求 难点: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2 0 0 课堂讲授社会主义公德的核心与内容。课堂讨论社会公德的内容、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案例分析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以及提升个人品德。 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为培养自觉遵守规范的能力与提升道德素养打下扎实基础。目标2,提升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把握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与原则,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与婚姻家庭生活中基本道德规范,逐步形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习惯与能力。 9 法的本质和特征;法的作用;法律运行;法律体系;法律权利与义务;法律责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格局。 重点:法的作用;法律权利与义务;法律责任。 难点:法的本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2 0 0 课堂讲授法的内涵、本质及作用,法律运行、法律体系、法律责任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案例分析法律权利与义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目标1,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法学基本理论,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为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升法治素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目标3,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掌握法学基本理论,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现,掌握全面依法治国基本要求,为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意识打下前提基础。 10 我国宪法的特征及原则;我国宪法的基本结构及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重点: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 0 0 主要使用课堂讲授法讲解我国宪法的特征及原则、我国宪法的基本结构及内容。使用案例分析法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我国宪法的原则与特征,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内容。目标3,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宪法的地位,明确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法治素养。 11 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权利;民事责任;诉讼时效。 重点: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权利基本内容;民事法律责任。 难点: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构成要件。 4 0 0 主要使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等内容。 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则,了解民事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目标3,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明确民事法律规范是日常生活中适用最普遍的法律规范之一,培养法治素养。 12 刑法基本原则;犯罪概述;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刑罚的种类和概念;量刑制度。 重点:刑法基本原则;犯罪的概念;刑罚的种类。 难点:犯罪构成要件。 4 0 0 主要使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概述、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等内容。使用课堂讲授法讲解刑罚的种类和概念及量刑制度。 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与刑罚基本理论。 目标3,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帮助大学生了解犯罪与刑罚是刑事法律规范主要内容,明确刑事法律规范是行为制约的最底线,培养和提升法治素养。 13 培养法治思维;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职业生活的法律规范;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法律法规。 重点:法治思维的内涵,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中基本法律规范 难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4 0 0 使用答疑式教学方法讲解法治思维基本内容。使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中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目标2,提升大学生自觉遵守规则能力: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法治思维基本内容与精神,培养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基本法律规范,不断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 五、课程考核 (一)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考核环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序号 考核内容 考核环节 1 人生观基本理论、理想信念作用、中国精神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与原则、法的内涵与作用、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习题作业、课堂讨论、期末考核 2 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树立正确的家庭婚姻观、提升个人品德、社会主义法治、全民依法治国 习题作业、课堂讨论、期末考核 3 培养法治思维 习题作业、课堂讨论、期末考核 (二)成绩构成 课程目标 序号 支撑考核环节及分值 课程目标分值 习题作业 实验 期中考核 期末考核 …… 1 10 20 30 2 20 20 40 3 10 20 30 考核环节在总成绩分值 40 60 100 (三)考核评价细则 考核环节 考核评价细则 习题作业 1.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2.每次作业按100分制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 3.作业在总评成绩中占比40%。 期末考核 1.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考核不仅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更加侧重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期末考核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比60%。 六、教学资源 1.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郑永廷、江传月:《主导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包月琴:《走出困惑: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探析》,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5)王荣发:《网上德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蒙雅森,杨珍妮:《当代大学生人生修养导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刘晓霞:《传统美德与大学生人格修养》,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王斌:《法律基础(修订版)》,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版。 (9)滕炜:《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法律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0)法规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1)法规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2)杨景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年版。 (13)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焦洪昌:《宪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版。 (15)魏振瀛:《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7版。 (16)崔建远:《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16年第6版。 (17)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8版。 (18)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6版。 (19)谭兵:《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马怀德:《行政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4版。 学生学习参考书 (1)胡礼祥:《成功从大学开始》,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2)吴来苏:《大学生人格教育与修身》,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3)黄荣坤:《传统美德与现代人生修养》,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卡耐基:《人性的光辉》,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版。 (5)席云玲,臧梅:《 中华美德与大学生修养》,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年版。 (6)罗丽娴,周慧:《教育为本 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杨洪范:《中华的魅力》,当代世界出版社1994年版。 (9)陈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疑难问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0)许汝罗、王永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学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6)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8)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社会和个人》,《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版。 3.学习网站 http://szsx.appbz.info/ 执笔人:李晓丽 审核人:傅开梅 2019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