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A》教学大纲(13版)
(课程代码 9911001)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
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A
英文:Moral Character and Introduction to Law A
(二)适用专业: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班
(三)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四)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属于公共必修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思想教育和法律教育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本门课程就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法律基础。
(六)先修课程:无
(七)学时、学分数:32学时,2学分
(八)教学方式及设施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使用讨论式教学法、答疑式教学法、问题导入式、案例分析法等。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网络平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九)考核方式与要求
1.本课程为考查课,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采用课堂测验、论文写作、调查报告等方式进行综合考查。
2.课堂理论教学部分以开卷考查为主,期末考查的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
3.学生课堂表现与平时测评成绩占期末总评的40%。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课时分配表
章节次数 |
章 节 名 称 |
学时数 |
|||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实训 |
其他 |
||
绪 论 |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
2 |
2 |
|
|
第一章 |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
2 |
2 |
|
|
第二章 |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
2 |
2 |
|
|
第三章 |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
4 |
4 |
|
|
第四章 |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
4 |
4 |
|
|
第五章 |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
6 |
6 |
|
|
第六章 |
树立法治观念 维护法律权威 |
4 |
4 |
|
|
第七章 |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
8 |
8 |
|
|
(二)各章节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认识并努力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了解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内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与难点:
1.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1.适应人生新阶段
1.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1.2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1.3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2.1思想道德与法律
2.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2.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3.1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3.2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考核要求:
重点考查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认识,对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认知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思考题:
1.大学生应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确立远大志向,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理想信念,明确自身历史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志存高远,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重点与难点:
1.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信)。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1.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2.1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2.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3.1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3.2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3.3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4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考核要求:
重点考查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正确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知,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理解。
思考题:
1.应该怎样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
3.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4.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掌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明确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趋势下,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同时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忠诚的爱国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感,弘扬中国精神,践履爱国主义行为,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并沿着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道路锻炼成长。
重点与难点:
1.爱国主义的内涵。
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3.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2.1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2.2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2.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2.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3.做忠诚的爱国者
3.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3.2促进民族团结
3.3维护祖国统一
3.4增强国防观念
3.5增强国防安全意识
考核要求:
重点考查学生对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把握和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认识,理解经济全球化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
1.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3.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人生观的科学内涵,正确认识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掌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使学生能科学选择人生价值,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正确对待人生环境,促进自我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人生观的内涵,充分认识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的作用,掌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能够进行科学的人生价值选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
重点与难点:
1.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2.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2.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1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1.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4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1.5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引导人生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1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2.2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2.3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3.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3.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3.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3.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考核要求:
重点考查学生对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的认识,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与选择,以及能否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思考题: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2.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3.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谈谈如何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着手,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道德的本质,明确道德的功能和作用;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正确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了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信,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及意义。
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道德的本质与功能,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道德境界,培养高尚品质。
重点与难点:
1.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3.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4.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1.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3道德的历史发展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2.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2.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2.3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3.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3.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3.3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4.1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4.2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考核要求:
重点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的理解和掌握,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认同,以及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和意义的认知和把握。
思考题: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还要不要为人民服务?为什么?
3.理论联系实际谈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4.怎样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法律含义,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精神;掌握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原则,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教学要求:教师讲清法律的含义,社会主义法律的一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领会法律精神;使学生明确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其所具有的特征和原则。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成,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重点与难点:
1.法律含义。
2.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3.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
1.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1.1法律的词源
1.2法律的一般含义
1.3法律的历史发展
2.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2.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3.1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3.2我国的国家制度
3.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考核要求:
重点考查学生对法律的含义、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宪法的特征、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知和理解。
思考题:
1.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2.结合实际谈谈对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认识。
3.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了解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正确理解民主与法治、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自由与平等、实体与程序的关系,明确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
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理解并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真正提升法律素质。
重点与难点:
1.依法治国。
2.法治思维方式: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等。
3.法律权威。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
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1.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1.3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2.1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2.2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2.3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3.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3.1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3.2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3.3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考核要求:
重点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权利与
权力、权利与义务等关系的把握,以及对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认识。
思考题:
1.法治与人治、法制、德治有什么区别?
2.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和尚法精神。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基本道德要求与法律规范,理解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从而在实践中自觉遵守行为规范,提升道德修养
重点与难点:
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
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要求。
3.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4.正确的恋爱观
教学时数:8课时
教学内容:
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1.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3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2.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2.2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2.3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3.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3.1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3.2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4.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4.1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4.2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4.3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考核要求:
重点考查学生对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道德与法律规范的认知与理解,在行为上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思考题:
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2.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职业观?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与修养?
三、参考教材及资料
(一)参考教材
1.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版。
2.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郑永廷、江传月:《主导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包月琴:《走出困惑: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探析》,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5.王荣发:《网上德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 蒙雅森,杨珍妮:《当代大学生人生修养导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刘晓霞:《传统美德与大学生人格修养》,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王斌:《法律基础(修订版)》,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版。
9.滕炜:《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法律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0.法规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1.法规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2.杨景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年版。
13.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焦洪昌:《宪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版。
15.魏振瀛:《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版。
16.崔建远:《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5版。
17.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版。
19.谭兵:《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马怀德:《行政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
(二)参考资料
1.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5月5日。
2.江泽民:《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4月30日。
3.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
4.胡锦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8.杨洪范:《中华的魅力》,当代世界出版社1994年版。
9.《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9年5月5日。
10.《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2.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胡礼祥:《成功从大学开始》,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16.吴来苏:《大学生人格教育与修身》,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17.黄荣坤:《传统美德与现代人生修养》,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卡耐基:《人性的光辉》,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版。
19. 席云玲,臧梅:《 中华美德与大学生修养》,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年版。
20. 罗丽娴,周慧:《教育为本 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执笔人:李晓丽
教研室主任:李晓丽
系主任:李金杰
基础教研室
2013年9月
制订教学大纲参考书目资料一览
序号 |
名 称 |
类别 |
作者 |
出版社或刊物名称 |
出版或刊发时间 |
页码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 |
教材 |
刘书林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8 |
|
2 |
理想信念的引领与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研究 |
著作 |
郑承军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0 |
|
3 |
著作 |
郑永廷、江传月 |
人民出版社 |
2008 |
|
|
4 |
走出困惑: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探析 |
著作 |
包月琴 |
民族出版社 |
2003 |
|
5 |
著作 |
王荣发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9 |
|
|
6 |
当代大学生人生修养导论 |
教材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2004 |
|
|
7 |
著作 |
刘晓霞 |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2012 |
|
|
8 |
法律基础 |
教材 |
王斌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 |
|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法律版) |
教材 |
滕炜 |
法律出版社 |
2005 |
|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
教材 |
法规中心编 |
法律出版社 |
2008 |
|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教材 |
法规中心编 |
法律出版社 |
2008 |
|
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 |
教材 |
杨景宇 |
中国人事出版社 |
2009 |
|
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
教材 |
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 |
人民出版社 |
2005 |
|
14 |
宪法学 |
教材 |
焦洪昌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0 |
|
15 |
民法学 |
教材 |
魏振瀛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0 |
|
16 |
合同法 |
教材 |
崔建远 |
法律出版社 |
2010 |
|
17 |
刑法学 |
教材 |
高铭暄、马克昌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5 |
|
18 |
刑事诉讼法 |
教材 |
陈光中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9 |
|
19 |
民事诉讼法 |
教材 |
谭兵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9 |
|
20 |
行政诉讼法学 |
教材 |
马怀德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8 |
|
21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 |
其他 |
江泽民 |
《人民日报》 |
1998 |
|
22 |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大会上的 讲话 |
其他 |
江泽民 |
《人民日报》 |
2001 |
|
23 |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期刊 |
胡锦涛 |
《求是》 |
2006 |
|
24 |
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其他 |
胡锦涛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2006 |
|
25 |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其他 |
胡锦涛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2006 |
|
26 |
中华的魅力 |
著作 |
杨洪范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1994 |
|
27 |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
其他 |
|
人民出版社 |
1996 |
|
28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
其他 |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2002 |
|
29 |
为人民服务 |
其他 |
毛泽东 |
人民出版社 |
1991 |
|
30 |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其他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人民出版社 |
1997 |
|
31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其他 |
|
人民出版社 |
2001 |
|
32 |
成功从大学开始 |
著作 |
胡礼祥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05 |
|
33 |
大学生人格教育与修身 |
著作 |
吴来苏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2005 |
|
34 |
传统美德与现代人生修养 |
著作 |
黄荣坤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1999 |
|
35 |
人性的光辉 |
著作 |
卡耐基、杨滢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2004 |
|
36 |
著作 |
黄河水利出版社 |
2007 |
|
||
37 |
教育为本 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
著作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20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