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有一段话:“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对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最准确的概括。
历史表明, 中国共产党始终一贯地把中国工人阶级命运同全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觉肩负着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和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解放及振兴的双重任务。它从来是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同时也代表全体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肩负着双重使命。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说,党章的总纲指出了我们党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邓小平在党的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也指出,我们党不仅应当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应当成为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集合体”。
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的历史命运也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历史命运紧密关联的。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就是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从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就同时肩负着阶级和民族的双重使命。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80多年来,党全心全意地站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与发展的最前列,用不懈的努力,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党的十六大把党的先锋队性质由“一个先锋队”进一步表述为“两个先锋队”,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能用符合客观规律的眼光观察世界,领导中国人民走正确的发展道路,就最能代表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土地革命的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减租减息,解放战争的打垮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建国前后的土地改革,一化三改,直到三步走、小康目标,这些符合中国实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心愿,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同时,工人阶级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工人阶级的阶级特性是其他任何阶级都不具备的,它是最能摆脱阶级局限性的阶级,是惟一能够代表全体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阶级。因此,关于党的先锋队性质的进一步表述,不仅坚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阶级属性,而且使之具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把“千千万万”的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组成“浩浩荡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军,从而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
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明,许多革命先驱,许多政党和政治派别,都没有找到国家振兴和民族解放的出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为了摆脱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先后进行了种种尝试,包括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戊戌维新以及义和团运动等,但都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指引中国人民找到了国家和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并且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鸦片战争到现在分成两个阶段,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界,前80年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后80年不仅建立起新中国,而且使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个事实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只有共产党,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因此,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在不长的时间里,党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巩固了人民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随后,党又领导全国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来,尽管我们走过弯路,有过失误,但是党和全国人民一道,经受了挫折的考验,克服了重重困难,仍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建国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开辟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到上个世纪末,基本实现了小康。进入新世纪,在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中,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路途上,中国共产党仍然一如既往,作为领导核心,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从这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坚持党的领导所解决的是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即要不要党的领导的问题。改善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是如何更好的实现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就应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新形势、新任务对党提出了新要求。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来看,也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改善党的领导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第二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针对新时期党群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强调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反腐败力度。
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需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第三节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一、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的建设都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主要法宝。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按照 “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
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因为:这是党完成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这是经验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这是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功地实施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建设了一支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工人阶级先锋队。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面向新世纪,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党继续推进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2、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
3、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1.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2. 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3.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4.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5.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6.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1.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2.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3.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
4.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5.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本章小结: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
坚持党的领导所解决的是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即要不要党的领导的问题。改善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是如何更好的实现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就应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