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深入理解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理解掌握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内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认识

2.关于和平发展的道路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提问、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意义的问题,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功能问题,科学认识和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

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

20 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毛泽东同志正确把握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特征,成功地领导了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 1)世界反动力量确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

( 2)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 2)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的侵略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瓦解,世界局势发生急剧变化。邓小平确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邓小平同志站在时代高度,总结经验教训,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提出了许多新的论断。邓小平在 1985 年会见日本客人时,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和平问题是一个事关全人类的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促进南北经济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之所以成为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核心,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通行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恶化,贫富差距拉大。现在世界上南方不发达、贫穷,北方发达、富裕,且相对来说,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南方要改变贫穷和落后,北方也需要南方的发展以便为自身的发展提供市场。发展问题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的发展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发展要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壮大,才能避免世界大战。因此,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与繁荣

第一,和平与发展反映了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

第二,和平与发展两大战略问题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基本动力。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突出问题。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3、江泽民对新世纪国际局势发展态势的判断: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江泽民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现今的天下仍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我们现在所讲的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就世界人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来讲的。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人民的奋斗目标,它的实现必须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挥自己。但要看到,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4 、胡锦涛指出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提出构建和谐世界。

 胡锦涛认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新思想。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总之,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发生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不稳定因素增加。但从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谋求尽可能长久的国际和平环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并以此作为制定我国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基础。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旧国际秩序所存在的问题。 国际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国际行为规范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过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旧秩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逐渐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国际政治旧秩序的主要内容是:两个大国垄断国际事务,干涉他国内政;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在国际社会中建立国与国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依附的不平等关系;建立军事集团,进行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主要内容是: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世界生产体系,以不平等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这种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实质就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仍然存在世界大战的危险、造成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原因。进入21世纪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崇尚武力、军事干涉主义的倾向在增强。强化军事同盟的举措明显。军事预算大幅度增加。新军事革命向纵深发展。新军事战略调整纷纷出台。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遭到破坏。售台武器的数量和质量升级。恐怖主义危害上升,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式带来严重威胁。跨国犯罪、武器扩散、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环境污染、疾病蔓延、网络安全、洗钱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对地区形势和有关国家的相互关系产生影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障碍而且有新的表现。超级大国依仗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加紧进行新一轮战略扩张,图谋霸权"永续"。谋求全面优势和绝对安全,单边主义倾向突出。强调"先发制人" 和"预防性干预"。极力争夺和控制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具有重要影响的战略要地和资源重地。大肆鼓吹各种"霸权有理"论,为扩张政策和"新殖民政策"张目。加紧推行社会主义国家的"西化"、"分化"战略。古往今来,得道多助,失 道寡助。做不得人心的事情终归是要碰壁的。

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有的热点地区仍在升温。中东、南亚等传统热点短期内根本不可能解决。经济金融危机、突发事件等导致一些国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反恐战争扩大化势 必形成新的热点。

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南北贫富悬殊愈拉愈大,"数字鸿沟"令人忧虑。 当前南北关系的基本态势是北强南弱、北富南穷、北攻南守,这一态势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难以改变。据联合国 1997 年发表的《人文发展报告》,目前世界上的贫困差距正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南北收入差距已从 60 年代的 30 倍迅速扩大到 90 年代中期的 100 倍,全球有 13 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已经从 1980 年的 6300 亿美元猛增至 1995 年的 16000 亿美元。这就迫切需要优先解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世界还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国际新秩序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其具体内容包括: 国际政治新秩序:首先要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自己做主,别国无权干涉。其次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平等交往,和平共处。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和地区事物。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一切分歧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国际经济新秩序:关键是要改变极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以求南北双方共同发展,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有权选择本国经济制度和社会模式,有权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有权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发达国家应当主动调整和改变同发展中国家的垂直经济关系,在国际市场上给与发展中国家比较有利的地位;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反对经济贸易交往中的不平等现象和各种歧视性政策和做法,更不允许动辄对别国进行所谓的经济制裁。

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前者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前提,后者则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两者在建立国际新秩序过程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988 年 9 月邓小平提出:既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又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在国际关系中经得住考验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主张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十六大指出:建立国际新秩序要从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出发,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应该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新安全观。 历史告诉我们,以军事联盟为基础、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续和平。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各国的安全是互相依存的,再强大的国家,离开国际合作也难以有真正的安全。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持强凌弱,侵略、欺负和颠覆别的国家。中国始终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也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要维护世界的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只有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各个民族、各种文明才能和谐相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得益彰。 世界发展的主体是各国人民,世界的管理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参与。无论是维护世界和平,还是促进共同发展,都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任何国家都不能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平等协商,集中各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

 目前国际战略格局的总框架是“一超多强”。从综合国力上看,美国独占鳌头,其他国家及其联盟实力也在增强。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以美、俄、日、欧、中五大力量及一些地区性大国或国家集团为基本框架的多极化格局已初见端倪。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综合国力,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保持经济大国地位的基础上正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由26国组成的欧洲联盟,实力不断增强。

 俄罗斯仍然是一个世界强国,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中国拥有日益发展的经济力量,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逐步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超越一国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是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相互依存的融合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第一、新科技革命第二、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两种发展趋势:第一种是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第二种是按照不合理的规则运行。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

和平、发展、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所以,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十分重要。

第一,中国 和平发展道路, 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第二, 中国 和平发展道路, 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

第三, 中国坚持走 和平发展道路, 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第四, 中国坚持走 和平发展道路, 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第五, 中国坚持走 和平发展道路, 是基于当今世界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1.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独立自主的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在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就庄严宣告: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方针的变化:

 50年代“一边倒”。新中国建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了敌视政策,迫使我们一边倒向苏联老大哥。

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当时既反美帝又反苏修,还反各国反动派,周边形成反华包围圈。

70年代“一条线”。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使我国的国际环境开始好转。

80年代“打开国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外资,加强国际间的贸易往来。

90年代“全面开放”。中国全面走向开放,积极发展经济交往,维护正常的国家关系,中国真正开始融入世界。

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后,邓小平根据世界各种努力的实力对比消长与变化,根据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以及由此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对国家形势作了一系列的新判断。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瓦解,世界局势发生急剧变化。邓小平确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

1989 年 9 月,邓小平同志指出,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1990年12 月,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国际形势不可测的因素多得很,矛盾越来越突出,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 1992 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 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根据邓小平同志对国际形势的观察、分析、论断,可概括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多做工作,有所作为。 江泽民同志始终强调要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处理国际事务。这并不是在国际上无所作为。我国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国际事务可以发挥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要把原则性同灵活性结合起来。在涉及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问题上决不妥协退让。坚决反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但要讲究斗争艺术和斗争分寸,掌握火候,有理、有利、有节。  

江泽民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胡锦涛认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新思想。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独立自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国家的主权独立;另一方面是指本国人民具有处理自己国家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权利。独立自主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按照本国的实际情况,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外来援助,这本身就是团结的起码要求。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才有榜样的力量产生对外影响。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我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权力,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属性和权利,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象征。安全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中国人民有过倍受列强侵略欺凌和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安全,绝不容忍中国的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国家安全、民族尊严受到任何侵犯。我们同任何国家发展关系都绝不以牺牲自己的主权和安全为代价,不拿原则做交易。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国家利益的苦果。我们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西方推行的"西化"、"分化"战略。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邓小平一贯重视国家主权问题,强调中国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与英国谈判香港问题时,他严正表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 1989年后,针对西方的制裁、压力和威胁,邓小平进一步强调:"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任何违反国际关系准则的行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接受,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

真正不结盟。 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与军事集团,不同任何国家结盟。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结盟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人。同时,我国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可能会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所以,只有不结盟才能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务。我们同谁都往来,同谁都交朋友,说公道话,办公道事,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搞战争和霸权,我们就反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干涉、侵犯他国主权的主要根源。他们不喜欢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千方百计地利用所谓的人权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等干涉我国的内政,破坏我国领土完整,并妄图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分化、西化。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斗争,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我们反对霸权主义,自己也永远不称霸。我们决不允许别国把它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我们也决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被人。对一切国际问题都根据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 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处理与他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互不侵犯就是禁止用武力去解决国际争端和反对侵略;互不干涉内政既反对一个国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去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也就是真正尊重各国人民的自主权力,这是实现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核心内容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指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交往中,必须彼此平等相待,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

为了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将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以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 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继续增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强互相帮助和支持,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效果。继续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区域性组织中发挥作用,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江泽民同志推动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不仅是处理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各国相互关系的经验总结,而且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也具有重要意义。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同各国各地区政党和政治组织发展交流和合作。 继续广泛开展民间外交,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历史表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来就是造成世界局势紧张、造成地区冲突和战争的主要根源。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新安全观的核心: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各国在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调;在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在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用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

 

本章小结: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胡锦涛认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新思想。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障碍而且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国际新秩序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独立自主的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