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近代中国的国情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和基本纲领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设计: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影视片段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任何一种新学说、新理论的产生,都是该时代经济和政治状况在思想上的反映。同样,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在思想上的一种反映,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那么,首先需要回答的就是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社会。

1、近代中国的国情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畸形的社会。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 年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和衰落的封建主义国家,它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签订。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起点,使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进程被打断。从那时起,帝国主义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不完全统计,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战争,外国侵略者同中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包括各种损害中国权益的章程、合同或专条)约有300多个。

1850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被迫与英、法、俄、美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1894—1895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又一个影响至深的卖国条约。1900年6月,英、德、俄、美、日、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清政府再一次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全面控制了清政府。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方面,帝国主义利用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对中国进行控制,使中国经济上不能顺利发展,政治上没有独立主权,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化。帝国主义日益成为统治中国、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帝国主义通过不断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们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军事、文化,使本来已经落后的经济文化更加落后,成为阻碍近代中国独立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另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破坏,自然经济在外来资本主义冲击下走向瓦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依然存在,而且同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 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明显的优势。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条件下开始产生,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和影响,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逢中产生和发展,因而其发展很不充分,最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的经济形式,力量薄弱。根本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力量,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力量,也不可能领导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

社会阶级结构和主要矛盾除了原有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之外,又产生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而资产阶级又分为与封建势力联系密切的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共同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反动力量.因此,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原来的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转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只有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创造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及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原来的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转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因此中国只有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它决定了中国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生,从根本上说,不是基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将中国一步步逼近半殖民地的深渊,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主义势力相勾结,促成了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特别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更加尖锐,从而使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客观形势趋于成熟。

(1)地主阶级改革派: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等睁眼看世界, 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2)太平天国运动,持续14年,纵横十八省.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冲击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也沉重地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性文件, 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使农民运动有了新的特点和趋向,将农民阶级的斗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但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下失败。

(3)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898年,康有为等人发起了变法维新运动,力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法,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对封建伦理纲常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在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改造中国社会的纲领.但是,最终被封建顽固势力残酷地镇压下去了。

(4)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在实际上有力地冲击着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对亚洲的民族解放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辛亥革命同样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没有挽救中国的危亡.代之而起的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中国人民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之下。

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工农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力量,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思路,受它的启示,中国先进分子用新视角来寻找中国革命的出路。同时开辟了世界革命的新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开始了人类历史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注意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表现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并对运动直接目标的实现起了巨大作用,使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中国革命新的现实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转变提供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其表现:一是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宣队伍,出现了一批介绍、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团体;二是有相当的宣传阵地,有数十上百种的报刊、杂志宣传和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三是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共产主义作为追求目标;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有比较正确的介绍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工人阶级也由自己原来的自由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近代的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注意时期。

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艰辛探索,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建立共和都以失败告终。资产阶级屡次失败的实践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自发的农民运动和旧式的农民战争是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同样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

近代中国处于特殊的时期,因此呼唤新的革命理论,期待新的阶级力量及其政党领导中国革命。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理论来源于实践,受时间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新民主主义理论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理论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监视伟大实践过程中,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特别是同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总共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新民主注意理论的萌芽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由于党创建之处理论准备不足,党一大纲领确定的奋斗目标、基本是来自《共产党宣言》中的论述。二大时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和组织“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三大正式制定了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四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1926年当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思想。

但是这一时期,还处在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总的来说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都懂的不多,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缺乏统一的完整的了解。

2、初步形成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共产国际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深刻地总结了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最早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思想;基本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3、成熟时期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这个时期中国革命先是经过了两次成功、两次失败和艰苦的八年抗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毛泽东曾说“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这个时期毛泽东系统的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的到展开,是新民主主义理论达到成熟。

4继续发展时期

抗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利益的共产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最终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告结束。积累这一时期的经验,党和毛泽东更加完整的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毛泽东系统的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中国革命的对象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⑴帝国主义.中国革命要将帝国主义列为对象是因为帝国主义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重要根源.帝国主义国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决不是为了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获取了多方面的利益.它们通过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向中国人民强加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勾结在一起,共同压迫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就是扫除封建主义的靠山,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⑵封建主义.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封建主义的统治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要消灭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封建新军阀统治.因为国民党的新军阀统治在形式上虽然与以往的封建专制统治有一些区别,但在实质上却是完一样的。

⑶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与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相联.是依靠帝国主义和利用国家政权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代表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是阻碍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反动经济势力.官僚资产阶级是官僚资本主义的代表.也是中国最反动的阶级之一,因此,它也是革命的对象。官僚资本成为革命对象并不是因为的资本主义性质,而是因为它的垄断性和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势力勾结在一起。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有四个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此外,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包括其他一些社会政治集团和势力.

⑴ 无产阶级既是一般意义上的革命动力,又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其原因是因为中国无产阶级除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一般优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殊优点:

     第一,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经济地位低下,受苦最深,革命性最强.加之中国经济不发达,没有欧洲那样的社会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除少数工贼之外,整个阶级都是革命的.

    第二,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国无产阶级大多数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使无产阶级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第三 ,高度集中.从地区看,主要集中在现代企业兴办较早的上海、天津、青岛、 武汉、香港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从企业看,又大多集中在兴办较早,发展较快的矿山、铁路、航运、造船、纺织等较大的工矿企业里.中国无产阶级高度集中,便于他们团结战斗和形成强大的力量,也有利于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

⑵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与无产阶级非常相似,是无产阶级最为可靠的同盟军.贫农(包括雇农)是农村中的无地或土地不足的半无产阶级(雇农是农村无产阶级).贫农、雇农等广大的农民群众既是帝国主义势力最大的掠夺对象,也是封建地主阶级直接的压榨对象,因而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他们是革命的主力军和最主要的动力.

⑶ 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他们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他们本身也都是劳动者,他们具有强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愿望,是革命的动力之一和无产阶级的同盟军.

⑷ 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重要动力之一

民族资产阶级带有两重性.由于他们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因而具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对于其革命性,应该给予肯定,并适当地实行团结的政策;而对于他们的妥协性,则要适当地进行斗争和批评,以便尽可能地坚定其革命性,克服其动摇性, 以共同对付强大的敌人.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标志.十月革命后,世界已经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已经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由无产阶级掌握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才能引导革命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得到世界无产阶级的支持并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无产阶级要实现领导权的途径:

第一,建立工农的巩固联盟是解决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因为他们人口众多,力量巨大.把农民的力量动员和组织起来,无产阶级领导权就有了可靠的基础,就比较容易使其他中间力量向是无产阶级靠拢,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保障.

第二,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就是在统一战线中,保持无产阶级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就是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第三,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武装.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党指挥枪"原则.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掌握革命武装是实现领导权的基本保证条件.

第四,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只能通过自己的政党来进行,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领导权的实现才能可靠的组织保证.

4.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和前途

从性质上讲,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但它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因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处于领导,民主革命过程社会主义因素会逐渐增长,最后促使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前者是必要的基础,后者是必然趋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就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它与旧形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不同,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也不同。

毛泽东指出,“国体——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封建专制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谓民族的文化,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他的内容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他的形式是带有民族特点的,同本民族的历史、环境、语言、心理、风俗、习惯相适应。对于外国的先进文化,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更不能搞所谓的 “ 全盘西化 ” 。 所谓科学的文化,强调的是文化的科学内容。这种文化反对一切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相一致。在这一点上,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能够和中国还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反动的唯心论建立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主义和宗教教义。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同时,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所谓大众的文化,强调的是文化的服务方向。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因而也就是民主的,它应该为全民族中 90 %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因此,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必须首先解决好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进步。必须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力求做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革命的大众的文化,使之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在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对血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开始走上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艰难历程,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大大 小小的一百多次起义.在进行武装斗争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摆脱了城市中心论的影响,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新道路.

井冈山及其他革命根据地开辟.在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毛泽东率先把脚步迈向农村地区, 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他的带动下,其他许多中国共产党人也先后走向农村,开辟和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通过对实际斗争的经验不断总结,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中国革命必须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既要会打仗,又要会打圈!

1928年5月,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了建立与巩固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意义.同年10月,又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1月间又写了《井冈山的斗争》.在这些文章中,毛泽东具体分析了中国的国情, 总结了一年多来井冈山斗争的实践,开始在理论上比较系统地回答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问题,形成了红色政权理论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在毛泽东进行理论上总结的同时,全党也逐渐认识到开展农村革命的重要性.1929年3月,周恩来代表党中央给湘鄂西前委的信中指出:"目前所应注意者,还不是什么占领大的城市,而是在乡村中发动群众, 深入 土地革命.故你们此时主要的任务,还在游击区域之扩大,群众发动之广大,决不应超越了主观力量(主要的还是群众的力量,不应只看见武装的力量),而企图立刻占领中心工商业的城市." 信中明确提出工作重心应放在农村.

同年9月,周恩来代表中央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又指出,中国革命应该是“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1)从斗争环境和社会性质看,中国革命必须从农村开始。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无产阶级没有任何民主权利,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对外而言,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奴役.中国无产阶级不能像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那样,可以通过一些合法的斗争来发展自己的力量.因此,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如何领导无产阶级在合法的条件下进行斗争来发展自己的力量,而是通过领导武装斗争的方式来开展革命活动.

(2)从革命的力量源泉看,中国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80%,他们是革命的主力军.农民参加革命的程度如何,关系着中国革命的成败.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要广大农民的参加.无产阶级如果不到农村中去组织和发动农民群众起来进行革命,形成强大的革命洪流,就不可能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3)从敌我力量对比看,敌人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国的反动势力,非常强大,帝国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勾结在一起,长期控制着中心城市与交通要道,革命势力不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很难在城市当中立足;而广大的农村地区,是反动派统治链条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革命力量在这里发展有一定的机会与空间.

所以,毛泽东认为,"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中国受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和支配,各个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和在中国利益上的不一致,必然要造成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不统一.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存在着中央军阀和地方军阀、地方军阀与地方军阀之间的多种矛盾。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使军阀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地要经常发生,这样一方面削弱反动统治集团的力量;另方面形成一些时空间隙,即出现一些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

    例如:1927年毛泽东就上了井冈山,在开始时只有江西的一些地方武装向起义部队发动进攻和围剿,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政府向红军发起围剿则是在1930年以后.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蒋介石就是因为军阀之间的矛盾没有力量来对付工农朱毛红军.1927年8月,他就因国民党内部的矛盾而被下野,1928年虽重新上台,但他先是要对付北方奉系军阀,后又要忙于国民党内部与冯、阎、桂的纷争,根本就腾不出手来对付红军.这就在时间上形成了一个比较长的间隙,为各地红军的发展赢得了时间。毛泽东开始选择井冈山去开辟根据地,就是因为这里位于湘赣两省交界处,两省军阀势力都不能有效地对其实行控制.后来赣南闽西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也因为这里属于几省军阀的交接地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

   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很不充分,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仍然普遍存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明显地占有优势地位;近代化的比较发达的都市与落后的乡村同时存在.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使中国的乡村可以不依赖城市而存在,也使帝国主义很难在农村地区形成直接统治的力量.这为无产阶级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根据地,坚持和发展红色政权,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遭遇敌人的封建锁围攻的情况下,可以顽强地坚持下去。

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红色政权首先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地方,是在那些受过国民革命的影响,群众起来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过的地方.例如,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省.在这些地方,国民革命期间,共产党进行过大量的工作,组织过工会、农会,人民群众曾被广泛地动员起来同地方豪绅阶级和买办阶级进行斗争,人民群众了解共产党的宗旨和主张,经受过政治锻炼.国民革命失败后,它的这种影响还存在,这些地方的群众比较容易发动和组织起来。

有相当力量的正规红军的存在。红色政权要能够存在下去,需要有相当力量的正规红军的存在.因为,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以后,如果没有正规红军来进行保护,只有地方性质的武装力量,就没足够的力量来阻挡反动军队对根据地的进攻和破坏。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根据地要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得到发展,必须要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必须要有党的领导,二是党的领导必须是正确的,也就是党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和策略.没有党的领导不行,如果党的领导是错误的,同样会招致革命的挫折和失败.如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领导就是反面教材。

(5)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主要内容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工作: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也就是毛泽东概称"工农武装割据".这三方面工作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缺一不可的.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主要内容,农村根据地是主要阵地.没有武装斗争,旧的政权不会被推翻,根据地无法开辟和建立,建立了也不能巩固;不开展土地革命,农民就不会被真正地发动起来;根据地建设就是要在根据地建立新的政权,形成新的秩序,即建立新的社会管理系统和新的社会规范,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切实地被组织起来和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的无产阶级尽管最有觉悟、最有组织纪律性和革命性,但它的人数毕竟不到百分之一,力量非常薄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虽然人数也不多,但掌握着全国性政权,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因而,其力量大大超过无产阶级。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处在中间地位的阶级,往往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能否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关键就在于能否同中间阶级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所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不但有全副武装的帝国主义和顽固的封建势力,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大资产阶级,这就导致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又导致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策略,以便在长期斗争中逐步壮大自己,削弱敌人,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之下。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这一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无产阶级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外国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包括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无产阶级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可以利用一切机会来争取大量的、那怕是暂时的同盟者。正如毛泽东所说:“大狗小狗饱狗饿狗之间的一点特别有趣的争斗,一个不大不小的缺口,一种又痛又痒的矛盾”。给革命者利用矛盾,打开缺口,争取暂时的同盟者和间接的同盟军,以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

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相互关系。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非劳动人民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主要的,基本的,第一位的。第二个联盟即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及其他非劳动人民的联盟是必要的,第二位的。其中主要的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联盟。正确的处理办法是:一要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二要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三要正确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互相促进。两个联盟的关系处理的是否得当,对统一战线的巩固,对革命事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所谓独立自主,就是指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即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并以此影响、争取、团结其它的阶级和党派,使他们跟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走,直至取得人民革命的胜利。

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内容和特点。

    国民革命时期。这个时期的统一战线,统称为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它是以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的国民党的合作为基础,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革命目标的统一战线,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的产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个时期的统一战线统称为工农民主联合战线。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跟随蒋介石背叛了革命,上层小资产阶级也脱离了革命队伍,革命统一战线中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时期的统一战线统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它的主要特点有: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同时共存。第二,表现为两个政权、两种军队的合作。第三,始终没有一个共同的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第四,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这个时期的统一战线统称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反对美蒋反动派这一旗帜下,中国人民的绝大多数结成了更广泛的统一战线,即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它与其它时期的统一战线相比较,组织形式、内部组成、政治基础等方面都趋于完善和成熟,因而是更加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1)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社会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2)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的

最广大的动力。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就成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毛泽东指出:“只要一提到武装斗争,实质上即是农民战争,党同农民战争的密切关系即是党同农民的密切关系。” 中国革命进行的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争。广大农民所在的农村,是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的战略基地。

3人民军队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建军的唯一宗旨。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集中体现在军队建军宗旨上。毛泽东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定为人民军队建军的唯一宗旨。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实现人民军队建军的根本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是人民军队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这是毛泽东对党与军队关系所作的一种形象概括,也是毛泽东关于革命军队建军原则最生动最形象的表述。只有切实保证党对军队的思想、政治、组织三方面的领导,才能真正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是人民军队建军的三大主要职能。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该而且必须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毛泽东把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作为人民军队建军的三大职能的思想和实践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它对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顺利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还在于它使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化。

3.党的建设。

(1)在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诞生和成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的,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的无产阶级政党,在这样一个国家里进行革命和党的建设,必然有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其有利条件是:有坚实的阶级基础。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其不利因素是:理论准备不足。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成长,受封建主义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比较严重。与资产阶级的关系比较特殊。革命统一战线时而建立时而破裂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就是在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如何处理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关系,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如何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对党的肌体的侵蚀,维护党自身的团结和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必须解决的又一个重大问题。

(2)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第一,要努力解决共产党员不仅要从组织上入党,而且要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经常注意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第二就是要在党内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导全党特别是党的中高级干部,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研究,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调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毛泽东指出:“党的建设的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是这样同党对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问题之正确处理或不正确处理密切地联系着的。”  政治路线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成败,因此,正确地确定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开展党的建设的前提。党的建设必须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必须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走群众路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防止和克服个人专断,也要反对极端民主化。

必须十分重视作风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条件,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一起,成为毛泽东建党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必须重视作风建设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突出贡献,是把党的作风建设问题提高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提高到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的高度来认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的进行理论创新,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了一个以农民为主要的、落后的半殖民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科学的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揭示了近代 的发展规律,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一理论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并不拘泥于已有的现成结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自主的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章小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在不断总结中哦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发展道路。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