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申报省级精品课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我是滨州学院社科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程负责人许翠玲,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的开设与建设情况。我准备从课程性质、 课程目标、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课程资源、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与要求、教学效果八个方面来介绍一下原理这门课的开设与建设情况。
一、课程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前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课程,是“05”方案中规定的大学本科阶段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属于公共必修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主要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真正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本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重要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帮助大学生真正理解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党的路线方针以及现行政策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四、课程资源
1.师资队伍
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有专职和兼职教师7人,承担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5人,6人具有硕士学位。从年龄结构上看,45——50岁3人,40——45岁3人,40岁以下1人。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科涉及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整个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呈现专业化、年轻化,发展态势良好。近几年非常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老教师作为导师与青年教师组成“一帮一”小组,开展教学督导、教学指导,有力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我部还积极创造条件使任课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外出进修活动,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任课教师的思想水平与理论水平。
2.教材使用
教材选用的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编写(2010 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的编写工作是在中宣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展开的,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教学辅助教材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教学辅助用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用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用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疑难问题解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案例解析》等教学辅助资料,在推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都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3.课程网站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积累了大量图片、视频资料,通过感官激发和各种真情、真景、真事、真人的介绍和描述,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感悟。我们还开通了本课程的教学网站,教案、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疑难问题等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另外,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比如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www.jingpinke.com/)、中国大学生在线“我的课堂”(http://www.univs.cn/、http://4a.hep.com.cn/)、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http://www.enetedu.com/),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在线(http://sxz.hep.com.cn/front.htm)等,鼓励师生共同学习。
滨州学院领导特备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学,为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保障。《原理》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校为我们提供充足的多媒体教室,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质量优良;同时专门开辟了电子备课室和资料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体系构成上来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前三章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的重点;第四章与第五章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章与第七章属于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是最终的落脚点与归宿。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本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主要讲述唯物论和辩证法,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对立统一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认识的过程及其规律,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问题;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等内容。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本部分教学目的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内容的系统讲述,使学生学会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经济问题,加深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充分理解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共产主义实现的可能性。并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为根据,采取重点和一般掌握相结合、分层次的方法,要求通过教与学,首先使学生必须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使学生对一些难点问题一般掌握,最后,对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和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研究趋向等一般了解即可。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主要讲述唯物论和辩证法,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对立统一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共三节内容,课时分配:8课时
教学内容: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对立统一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要讲述:认识的过程及其规律,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问题;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共三节内容,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反映;二、真理与价值;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及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理解和掌握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问题。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主要讲述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共三节内容,教学时数:6课时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教师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基本理论,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主要讲述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本质。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实质、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调控手段和实质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本部分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应对与选择;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纷繁复杂经济现象的科学方法,全面、正确理解党和政府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把握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必然趋势,准确判断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的是非得失。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我们从理论高度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学科,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有科学的态度和认识,必须把继承与坚持、同发展与创新统一起来,而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首先需要学习、弄懂和把握其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文献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等重要文件;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要求学生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主要讲述: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本质。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共三节
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主要讲述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共三节
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正确理解当代资本本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实质
2.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5.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
本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的社会理想。
主要讲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本部分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模式”到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历程,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主要成果;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主要讲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共三节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4.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的社会理想
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共三节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教学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实践教学
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有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部分的文件精神,我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单独设立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为A(3),课程名称为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A(3),性质属于公共必修课,学时为16学时,学分为1学分。学生在第三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课期间,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并将专题研究论文填写在《滨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记录册(第二学年)》上,由任课教师批阅后,认定10学时,并选取50篇左右的优秀论文结集刊印,获奖同学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奖金;本学期,学生还需参加“个人任选项目”1-2项(暑假期间参加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也可),不少于6学时,并将活动情况填写在《滨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记录册(第二学年)》相应位置上,由任课教师核定学时。实践教材的参考书主要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柳礼泉,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导论》,房玫,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版;《实践教学论》,王鉴,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综合实践教学课程教学论》,李臣之等,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版;《思想政治理论课称教学基本要求》,本书课题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实施实践教学,评选优秀论文,优秀论文结集刊印,获奖同学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奖励等措施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进行专题研究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能有效的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近几年的理论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致力于教学研究,努力推动教学改革,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答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采用多种方式如课堂讨论、小组辩论、演讲、现场情景表演、观看纪录片、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学生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产生兴趣,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口头表达的能力与素质。同时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建设网上教学系统、指导学生读书和论文写作。由于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形象直观,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了专题研究、撰写小论文等方法。
七、考核方式与要求
考核方面,理论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要形式,对要求学生掌握的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内容,采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形式考核。实践教学环节考核采用撰写研究论文的形式。考核成绩构成包括三部分即平时表现、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比例为1:3:7,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按社科部N+X方案规定计算。
八、教学效果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本门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是通过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来评价。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结果来自三方面:教学督导组教师听课、学生对任课教师评价、系部打分。在教学质量评估的三方面中,教学督导组和学生的评价又是关键,“原理”课教师在教学质量评估中均达到了90分以上,反映了本门课的教学水平和受欢迎程度。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开设以来,各位任课教师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理论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提高了大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实践教学,深化了理论课堂教学,提高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教学的开展,提高了大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使得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教学,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课堂理论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学会了做事,做人,抑恶扬善,遵纪守法,为全面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原理的课程建设方面确实做了一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方面条件限制,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网络教学的实施情况、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革新情况,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等等,都有待于继续提高。我们将会继续努力、积极探索,争取在各方面更上一层楼!